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繼續延續進入2020年以來的疲態。數據顯示,東北亞液化天然氣(LNG)現貨報價急劇下跌,1-2月均價4.8美元/MMBtu(百萬英熱單位),環比下跌14%,同比下降43%。最低單日報價為2月17日的2.6美元/MMBtu,創歷史新低。而我國天然氣價格在進入2020年以來,下滑大約30%。
供大于求是主要因素
“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天然氣價格下跌主要受全球市場供大于求的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疫情暴發以來,北美、歐洲和亞洲天然氣市場價格出現不同幅度下跌。疫情期間,由于中國大部分接收站暫停接貨,目前東北亞市場及中國近海有多船LNG現貨閑置待售,市場供應過剩。據媒體報道,有中企還向澳大利亞多家石油公司發出通知,希望對方能同意其因不可抗力因素減少LNG進口。
在劉滿平看來,需要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看具體情況。
需求方面,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速在經歷2018年大幅反彈后于2019年開始放緩,尤其是亞洲地區天然氣需求。201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速由上年的5.3%下滑至3.5%,亞洲天然氣消費增速由上年的8%下滑至4%。供給方面,全球天然氣產量持續穩定提升,LNG項目產能投產創歷史新高,加劇全球天然氣供應過剩局面。預計2020年全球天然氣產量4.23萬億立方米,增速為3%,供需差將由此前估計的1500億立方米增至1700億立方米。
記者了解到,近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匯編多家市場分析機構的數據稱,今年2月,全球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長疲軟,歐洲、亞洲、美洲等地區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隨著今年將有更多天然氣生產項目上馬,全球天然氣市場或將呈現持續供應過剩的狀態,直至今年夏季天然氣價格預計將繼續下跌。
大規模囤積天然氣基本沒有可行性
我國自進入1月底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企業開工受到了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工業天然氣的需求。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布的《中國天然氣市場年度報告2019》顯示,我國天然氣消費構成中,工業用天然氣的消耗量超過50%。
而作為世界天然氣進口大國,日本和韓國國內疫情突然加劇,兩國也開始采取措施以控制疫情,市場需求急降同樣給天然氣交易市場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初步判斷,未來幾年,由于全球經濟仍將處于一個緩慢復蘇的階段,導致天然氣市場需求與持續穩定提升的天然氣供給不匹配,國際天然氣市場確實是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劉滿平進一步表示。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天然氣消費大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繼2017年我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后,2018年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2018年進口天然氣9038.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31.9%,對外依存度升至45.3%。
鑒于我國天然氣巨大消費及高度的對外依存度,有觀點認為,趁目前價格較低,我國應大規模囤積天然氣以應對將來可能的上漲。
但劉滿平認為,考慮到天然氣存儲的特殊性,基本沒有可行性。“天然氣是一個特別依賴管網、LNG接收站、儲氣庫等基礎設施的商品,而且對即時實現供需的要求很高。所以,趁著當前天然氣價格低的機會大規模囤積,理論上可以,但實踐中難以實現。如果沒有充足的接收站、接收能力,無法進口;沒有充足的管容,無法運輸到別的地方;沒有儲氣庫,難以做到大規模囤積。”劉滿平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聲明】秉承互聯網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經過授權并注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