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的“糧食”;鋼鐵業,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中國鋼鐵業,世界鋼鐵業的“半壁江山”。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鋼鐵業的生產運行造成哪些影響?企業能否戰勝困難、度過危機?市場的變化又帶來哪些新機遇?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調查采訪了多家鋼鐵企業、多位行業專家。
物流瓶頸及時打破,下游行業復工復產
鋼鐵市場逐步回暖
“2月10日,800噸;2月20日,2000噸;2月25日,3000噸;3月初,4500噸,基本恢復往年水平。”看著連日攀升的鋼材出貨量曲線,河北永洋特鋼公司辦公室主任賈發嶺長舒了口氣,“3月份以來,公司經營逐步恢復正常。”
“從緊張、焦慮到坦然應對、從容堅定。”過去3個月,不少鋼鐵企業有著與永洋特鋼相似的經歷。在我國,多數鋼廠以高爐—轉爐長流程為主,生產具有連續性,通常在春節期間也不停工。然而,疫情的襲來卻打亂了不少鋼廠的生產節奏。
“最大難題是物流受阻。”賈發嶺告訴記者,由于春節前后各地加強了交通管控,原料運入和產品外運受到不小影響,“公司節前備下了1個月的原材料,倒是能讓生產線轉起來,可車輛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到2月中旬,企業庫存一度達到17萬噸,比正常水平高出一倍多,“連角落都堆滿了貨,我們一直猶豫停不停工”。
賈發嶺的擔心,隨著物流的日漸暢通逐步消散,“2月17日起,疫情防控期間全國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落地,一下子調動起貨運企業的積極性。2月下旬,各地陸續放開交通管制,公司再沒遇到什么物流問題,行業運轉也開始恢復正常。”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統計,到2月21日,鋼鐵會員企業開工率已達96%,長流程鋼鐵企業基本都在保持生產。
受疫情影響,建筑、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主要用鋼行業延期開工,導致下游需求下降,不少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地減產限產、停產檢修。沙鋼集團一度停產了3座電爐、3條棒材線,2月份產量下降9%左右。
從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來看,1—2月,中國鋼材價格指數平均為103.34點,同比下降3.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營業收入8219.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8.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1.4%、34.4%。需求延遲、市場低迷、鋼價下跌、收入利潤下滑,成為前兩個月鋼鐵企業面臨的共性難題。
“疫情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有競爭力的企業也絕不會輕易被疫情擊垮。”正如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所言,壓力面前,絕大多數鋼鐵企業有足夠的底氣戰而勝之。
“河北邯鄲周邊的鋼鐵企業目前都熬了過來。”賈發嶺認為,經歷去產能之后,目前存活下來的鋼鐵企業大多“身強力壯”,2016年、2017年部分鋼材產品噸鋼利潤一度升至千元,也讓不少企業擁有了挺過去的“本錢”。
“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使鋼鐵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特別是資金效率明顯改善。”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分析,雖然當前鋼鐵企業資金回籠難度有所加大,但資產負債率仍處健康水平,“隨著需求恢復、庫存下降,鋼價有望止跌趨穩,資金緊張會有所緩解。”沙鋼集團常務副總裁陳少慧也表示,國家為幫助企業出臺了一系列金融、財稅政策,“即便有些企業現金流可能出現問題,也能通過貸款展期和增貸渡過難關。”
“最困難的2月份已經過去了。”進入3月以來,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逐步加快,鋼鐵行業正持續回暖:3月初,中國寶武復工率達到92%左右,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4%左右;3月下旬,沙鋼恢復產銷平衡;4月初盤點,河北永洋特鋼在3月份實現盈利,扭轉了前兩個月的虧損局面。
下游需求有望企穩回升,整體庫存仍處較高水平
企業要合理調整生產節奏
“對需求端的影響大于生產端”,是不少鋼鐵業人士對疫情影響的基本判斷。身處原材料行業,許多鋼鐵企業在市場供大于求的當下,時刻關注著下游市場需求的變化。
一些領域的需求確實出現了收縮跡象。有企業表示,雖然近期國內汽車主機廠陸續恢復生產,但產量不及以往,4月份汽車鋼訂單量有所下降;有企業反映,國際疫情的持續蔓延,對鋼材以及家電等下游行業的出口造成不小影響,鋼材出口需求不容樂觀。
更多人看到的,是種種積極有利因素。“短期來看,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穩增長措施落地,鋼材需求有望企穩回升。”中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預計,第二季度起,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將有所好轉。
建筑用鋼需求有望攀升。“‘新基建’最近很熱,我們也在密切關注,想看看會給鋼鐵業帶來什么機會。”在賈發嶺看來,雖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的是“數字化”,但大多數設備制造依然離不開鋼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也認為,下一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以及5G基站、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等與新型城鎮化有關的建設項目將陸續落地,進而帶動建筑用鋼需求提升。
制造用鋼需求總量穩定。“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后,可通過提高產能利用率填補停工期間的產量損失,短期內生產節奏被打亂對全年制造用鋼需求的影響有限。”何文波補充道,疫情期間消毒柜、除菌洗碗機、空氣凈化器等健康類小家電逆勢增長,也會給鋼鐵業帶來新的需求增長點。
特殊時期研判市場,無需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據統計,雖然3月份重點鋼鐵企業整體庫存有所降低,但總體仍處較高水平。單看企業庫存指標,3月下旬為1806.7萬噸,比3月上旬最高時下降了15.6%,但相較年初,還是有89.5%的增幅。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董事長陳德榮分析,鋼鐵業正常運轉需要依靠下游行業復工復產,雖然下游企業陸續復工,但產能利用率提升尚需過程,鋼鐵企業消化庫存也需再等待一段時間。
“一個行情一個活法。”在賈發嶺看來,當前形勢下,鋼鐵企業更要穩扎穩打,“生產上,要根據需求釋放節奏謹慎排產,如果大家都‘多干快上’,庫存問題會更嚴重;銷售上,薄利多銷、抓緊出貨,盡量回籠資金,再根據形勢一步步擴大生產。”鞍鋼集團也采取了一系列應對策略:在保產前提下,控制合理庫存,降低庫存資金占用;控制采購節奏,做好采購風險防控;利用好期貨工具,降低采購成本,規避市場風險……
日前,中鋼協已呼吁鋼鐵企業緊盯下游需求動態,根據本企業訂單、資金、運輸等情況,及時、合理調整生產節奏,加強行業自律,自覺防控風險,避免惡性競爭。從3月份數據來看,鋼鐵業基本做到了這一點——重點統計鋼企累計平均日產粗鋼、鋼材分別為169.5萬噸、176.6萬噸,環比分別下降3.1%、1.7%。
加快智能制造、技術創新、重組整合
抓住產業優化升級機遇
凡事皆有兩面,挑戰背后有機遇。疫情雖對鋼鐵業造成短期沖擊,卻也讓企業更加看清了未來發展的方向。不少企業表示,將迎難而上、抓住機遇,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讓制造“強”起來——加快智能制造,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綜合實力。
控制室一律集中、操作崗位一律用機器人、設備一律遠程監控、銷售采購等服務一律上線——作為全國鋼鐵業“領頭羊”,中國寶武2018年起推進的智能制造“四個一律”為應對風險提供了有力武器。“由于實現了遠程運維,現場不需員工,寶鋼股份寶山基地受到波及很小。”在陳德榮看來,疫情沖擊讓大家對智能制造的認識更加統一,投資意愿更強烈。
“疫情期間,智能化水平成為左右企業正常生產的一個關鍵因素。”李新創認為,鋼鐵行業應以此為契機,抓緊做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工作,補齊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定制化智能制造、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短板。
讓產品“精”起來——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像興澄特鋼這樣的企業,生產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特鋼產品,毛利是普鋼的兩三倍,這就是我們的榜樣!”賈發嶺越發清晰地認識到,今后鋼鐵企業不能只生產普通貨品,而要通過轉型升級,走競爭差異化、產品特色化之路,“只要產品過硬,企業在市場波動時也能站穩腳跟。”
“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產品進口、技術引進、人員交流等受到一些影響,鋼鐵業應以此為契機打破‘等、靠、買’念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李新創建議,下一步應調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營造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生態,推動高鐵列車車軸、車輪、軸承、高磁感取向硅鋼等關鍵產品實現技術突破。
讓結構“優”起來——加快聯合重組,適當提高行業集中度。
“中國鋼鐵產量大,但存在企業規模小、分布散、裝備水平低、行業秩序比較亂的情況。”陳德榮認為,這就要求我國鋼鐵業提高集中度,而眼下最合理、最經濟也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聯合重組并購,“企業單打獨斗能力有限,重組則會帶來多方共贏。”李新創表示,疫情影響下,部分企業經營效益下滑,有的出現了周轉資金緊張,重新喚起了重組意愿,“鋼鐵業迎來了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
陳德榮表示,中國寶武完全有信心和決心經過努力完成全年目標;沈文榮表示,沙鋼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積極作為,千方百計把耽擱了的時間搶回來……展望未來,一家家鋼企像堅韌的鋼鐵一樣充滿信心、斗志昂揚!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