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東南接收站出貨價直接跌穿2000元/噸,提貨只需1920元/噸,跳樓大甩賣,折合不到1.4元/方。
海氣價格暴跌源于國際油價暴跌疊加國際天然氣供過于求,氣源價格下降對于國內天然氣利用發展而言自然是好事,不過,這不到1.4元/方的低價卻是讓全產業鏈慌得一批。
對上游而言,本來今年下游天然氣需求疲軟,很多地方受疫情影響負增長,而國產氣又在不斷的增產,管道氣資源消化非常困難,所以近段時間中石油等上游單位的管道氣價格一降再降,很多地方直接一舉降到門站價,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推出罕見的多用打折的大促銷。
而如今,盡管管道氣跌至門站價這個底褲價了,但海氣提貨價加上運費后在很多地方仍低于門站價,導致LNG替換了部分管道氣市場,雪上加霜,上游慌不慌?
對下游燃氣企業而言,今年氣源過剩,下游一改往日求爺爺告奶奶的形勢,地位似乎突然有了提升。但也犯愁,本來需求疲軟,上游管道氣合同量消化困難,而海氣價格降這么多肯定又想采購LNG替換部分管道氣拉低采購成本,還得考慮與上游合作關系、冬季保供等因素,明知道海氣價格低也無法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同時,如此低的LNG價格,下游燃氣企業不得不面對再次興起的LNG點供直接競爭。
中游液廠就甭提了,海氣的提貨價比管道氣源采購價都低,還玩啥,靠近沿海的省份直接繳械投降得了,今年淡季液廠的生產負荷注定低得可憐。
不過,這跌穿2000元/噸的價格恐怕只是剛開始。
前文《海關驚爆,不足1元/方!中國進口美國天然氣比俄羅斯價格低三成》提及過,無論是國內進口管道氣還是進口長協與國際油價掛鉤基本都有比較長時間的滯后性。
從2018-2019年的進口數據以及同期的國際油價來測算,管道氣長協掛鉤油價普遍滯后5-6個月左右,而進口LNG長協掛鉤油價則至少要之后3個月以上。
也即是單從進口長協來看,未來7、8月份的進口LNG價格將會更低,海氣與管道氣的競爭絞殺恐怕將會一直持續到今年采暖季。
史詩級大混戰,一切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天然氣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