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業經濟“半年報”陸續出爐,疫情“大考”之下,業績來之不易,月度逐漸向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6月為50.9%,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連續兩個月高于60.0%,二季度表現“超出預期”;疫情重創下的汽車業,主要指標月度累計同比,降幅仍處深度下滑的泥潭,回歸正常水平尚需艱苦拼搏。
一、工業增加值增速13.4%
隨著復工復產復市深入推進,汽車生產逐步恢復并且好轉,疫情肆虐的2月,生產停擺,產量28.45萬輛,同比下跌至79.83%的至暗時刻;4月210.16萬輛,同比低增2.26%,5月218.74萬輛,增幅升至18.20%,6月232.50萬輛,增速再攀到22.48%。6月,汽車日均(按30天計)產量7.7萬輛,增速創下自2019年6月以來新高。SUV、重卡和輕卡創造增速奇跡,依次達25.76%、96.78%和99.12%。
汽車制造工業增加值增速也隨之加快,4、5月分別增長5.8%、12.2%、6月增長13.4%,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8%)8.6個百分點,為2018年下半年以來各月最高水平。
二、零售增加貢獻社會消費
汽車消費在社會消費品市場地位舉足輕重,汽車消費震蕩對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乃至全社會消費的影響不可小覷。
汽車國五國六切換的去年6月窗口期,廠商大甩賣促銷國五庫存車,該月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大幅增長17.2%,推動同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8%,成為當時車市亮麗風景的美談。今年6月,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加至3612億元,使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降幅,由3月的-15.6%收窄到-1.0%,助推縮水14.6個百分點;上半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由一季度的-30.3%收窄至-15.2%,使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降幅,由一季度的-17.7%,收窄至-10.9%,較一季度收縮6.8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加或減少,增速的正負或高低,都與汽車類商品零售這根“神經”密切連接。中新社日前報道,福建5月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由4月的下降2.6%轉為增長5.9%,拉動當月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3個百分點,促使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降幅較大收窄,多個省區出現如同福建那樣的好現象。因而,國家以及地方都將促汽車消費作為擴大社會消費的主力軍之一。
三、利潤總額降幅大幅收窄
汽車制造業1-5月利潤總額1193.5億元,同比雖仍大幅下降33.5%,但同前4月(-52.1%)和一季度(-80.2%)比較,分別收窄18.6和46.7個百分點,不能不說已經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好轉了。上半年利潤總額,將于7月底揭曉,以上半年降幅收窄態勢推測,降幅將進一步收窄到30%以內,是個大概率。
全行業利潤總額跌幅遠高出營業收入降幅(-13.6%),行業經效大滑坡,嚴重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利潤增速不及營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汽車產銷兩位數下滑,有汽車產品出廠價格(PPI)徘徊在下降0.5%-0.6%之間,有財務費用增速奇高;更有17家重點車企大集團的因素,大有大的難處,投資收益(201.1億元)下滑35.1%、營收(13370.8億元)降幅(-13.6%)大于成本費用降幅(-13.2%)、利潤總額(651億元)降幅陷入-43.7%的深淵等,已經談不上對行業的支撐力,倒是拖累了行業前進的步伐。
四、回歸正常亟需奮力拼搏
疫情肆虐橫行深度重創汽車制造業。一季度汽車產量同比下跌45.23%,增加值增速跌至-26.1%,二季度跌幅呈現收窄態勢,1-4月-15.0%、1-5月-7.9%、上半年-3.1%。受生產停擺影響,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一季度慘不忍睹,二季度才回升到74.6%,但上半年仍處于66.8%的近年低位,較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71.1%)還低4.3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乘用車在近兩三年的市占率跌跌不休,新冠疫情突襲使其市占率雪上加霜。中國品牌乘用車6月市占率與歷史最高點的2010年2月比,下滑了17.1個百分點;上半年市占率降幅還有擴大趨勢。新能源車銷售明顯遜于傳統能源汽車,產銷降幅超過30%以上。有人諷喻中國品牌車與新能源車已經成為車市的一對“難兄難弟”。
要終止上半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15.2%增速的滑坡,需國內海外雙重發力。存量車要在二手車置換和報廢車更新上雙向用功,既開拓自身市場,又促進新車銷售。汽車市場要在中央和地方兩級鼓勵政策的加持下,開創市場新局。
(文章來源: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