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300萬元,到1.3288億元,再到1.99億元,進入9月以來,玻璃產能指標愈發地受資本市場青睞:相關拍賣活動在半個月內連續舉辦3場,成交總價記錄屢次被刷新,參與角逐的競拍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玻璃產能指標因何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該怎樣看待指標拍賣這一全新的產能置換模式?在資本新浪潮的沖擊下,玻璃業界人士又當如何自處……對玻璃產能指標領域資本涌入的后續情況,本報將繼續跟蹤,深入報道。
“太瘋狂了,這段時間我們也在每天關注,這是一場資本的盛宴。”一家知名上市玻璃公司董事會秘書對《中國建材報》社記者說。
“已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產線不能用于產能置換”,因工信部這一新規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停產多年的平板玻璃生產線今年抓緊進入產能置換程序。進入9月以來,玻璃產能指標拍賣成為行業熱點。
9月26日12點40分,河北省沙河市人民法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的河北大光明嘉晶玻璃有限公司2×700t/d玻璃產能指標拍賣活動結束,1.99億元的成交總價再創玻璃產能指標價格新高。
指標拍賣競爭激烈
“成交價1.99億元,折合單價14.21萬元/噸。”在眾人的目光中,這場后延了2個半小時的玻璃指標拍賣活動正式落幕。
起拍價12800萬元、保證金650萬元、增價幅度50萬元、9人報名,本次拍賣的,是原備案于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為被執行人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嘉晶玻璃有限公司所有,并登記在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名下的2×700t/d玻璃產能指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嘉晶玻璃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13日成立,該公司兩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均位于沙河市,先后建于2009年、2010年;其中浮法一線于2014年3月底停產,浮法二線于2016年1月23日停產。
該公司因涉多起合同、債務糾紛,玻璃產能指標先后兩次被法院查封。今年7月23日,因為追償權糾紛,河北省沙河市人民法院依法查封被申請人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嘉晶玻璃有限公司2×700t/d玻璃產業產能指標,查封期限二年,查封期間不得過戶、轉讓、抵押等。8月6日,因為借款合同糾紛,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被申請人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00t/d玻璃產業產能指標(價值約6500萬元),即日執行。
9月25日10點,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名下玻璃產能指標開始競拍。接下來的23個半小時,只有寥寥的出價記錄。
原定截止時間是9月26日10點,而自9點45分時起,拍賣進入狀態:更多競拍人依次入場,爭先加價;時間不斷后延,5分鐘,又是5分鐘;速度逐漸加快,甚至能達到一分鐘出價4次,呈現膠著狀態;編號為X2675、Z1156、L9660的3位競拍人在最后的半個小時里你爭我搶,場面達到白熱化。
9月26日12點40分17秒,在拍賣延時97次、經歷111次競價后,編號為X2675的競買人以高于起拍價7100萬元的價格摘得“桂冠”。
據了解,此次玻璃產能指標買家為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按照此次競拍要求,競買完成后,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需落實河北大光明實業集團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原承擔的今年840萬重量箱平板玻璃的去產能任務,并按照省、市淘汰辦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對承擔任務的生產線進行封存。封存情況需通過市、省逐級驗收確認。同時,貴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在產能指標購買完成后,根據今年1月3日工信部網站《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產能置換向省外轉移的需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玻璃生產線設備需按期拆除并通過省級驗收。
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次進行玻璃產能指標拍賣了。
今年9月9日11點07分19秒,經過兩家企業的68次競價,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世明玻璃有限公司玻璃產能網絡拍賣塵埃落定。此次拍賣的3條生產線共810t/d平板玻璃產能,最終以7300萬元成交,合單價約為9萬元/噸。
9月21日10點,凌源世明玻璃產能指標拍賣結束的11天后,第二場拍賣活動上線,標的是沈陽耀華玻璃有限責任公司800t/d平板玻璃產能指標(一線500t/d,二線300t/d)。起拍價2432萬元的800t/d平板玻璃產能指標,經過7家企業的313次競價,最終以1.3288億元成交,折合16.61萬元/噸,買家為信義玻璃(營口)有限公司。與此前遼寧省凌源市世明玻璃產能指標成交價約9萬元/噸相比,又創新高。
“第一次拍賣時間只有1個小時,參與競價的只有2家企業,所以價格沒那么高;第二次7家參與,從10點延時到12點55分,第三次拍賣的時間肯定會往后延長。”在第三場拍賣開始前,就有眾多行業人士作出了預測,結果也并未出其右,本次拍賣不僅后延2個半小時,價格也創下了新的記錄。
各方關注褒貶不一
玻璃產能指標拍賣在短短1個多月內成為行業人士的熱議話題。有人認為指標價格太高,“豆腐賣出了肉價錢,最終全部轉嫁給了消費者。”拍賣后一分賬,政府抽稅,產能指標所有者得大頭、拍賣公司得小頭,買家是冤大頭,最后消費者付全款買單。
也有人看到凌源世明玻璃的指標拍賣結果后,認為價格并不高。“這個成本按年成本算的話,1年平均246元/噸,這樣看上去就不會覺得太夸張了。而且這指標還能一直用下去,可不止用1年,一爐子可用8年至10年,這么看更劃算了。”
參與競價的玻璃企業有關負責人則認為,參與拍賣也是被逼出來的無奈之舉。“誰愿意做冤大頭讓一個早已死了的僵尸企業滿血復活?有的企業想發展但沒有路,可不就是物以稀為貴,上天價了。現在要做的是防止一些地方政府趁機把‘僵尸企業’復活,把指標放到市場上賣,這樣原先控制產能指標的努力就又白費了。”
另有人則認為,我國浮法玻璃生產總量已飽和,還有部分超量,內部產生了激烈競爭。“國家應該提倡走出國門,把中國浮法技術推向世界。加大玻璃深加工項目,與汽車玻璃緊密相連。研究開發深加工項目是化解產能過剩、保持浮法玻璃長盛不衰的重要路徑。”
“限制浮法玻璃產能的國策是絕對正確的,不然盲目發展、無序競爭,又會進一步傷害行業本身。”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不過現在的浮法暴利也會傷及整個產業鏈的良性發展,更不用說什么技術進步了。現在躺著都能發財,誰會愿意花錢再去搞什么技術進步?”
“從另一個角度說,違規上線的玻璃企業太多了,現在都在找指標、搶指標。”東北玻璃行業一位權威人士評價,此次玻璃產能指標成功拍賣,買家不惜下血本競價,說明國家的產業政策越來越嚴厲了。
行業主管部門相關人士認為:“通過拍賣指標進行產能置換的方式,可以把落后的玻璃生產線擠掉,促進行業進步。”尤其是對于國有企業所屬的產能指標來說,進行拍賣處理,有助于避免暗箱操作,也有利于形成公允的市場價格,還可以發現指標的內在價值。
有人贊,有人憂,有人態度中立,也有人云里霧里。“一個指標只能用1年嗎?”拍賣后的討論中,有部分“吃瓜”群眾仍是一頭霧水。
(文章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