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期貨日報11月11日報道,雖然當前拜登以高票數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但其政策能否順利推行,仍需觀察美國參眾兩院席位分布。如果參議院和眾議院都掌控在民主黨手中,大規模刺激法案的推行將更為順利,油價上行幅度相對較大;如果參議院掌握在共和黨手中,眾議院掌握在民主黨手中,各項政策的推行將遭受一定的阻力,原油需求提振也將打上一定折扣。
A拜登與特朗普能源政策存差異
拜登和特朗普在能源政策主張上存在差異。特朗普在執政期間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拜登則推崇綠色能源,將在當選后重新申請加入;特朗普在執政期間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制裁不斷升級,而拜登則主張重回《伊核協議》。另外,在稅收、基建、醫保、就業、貿易、地緣政治、移民、教育和刑事司法方面,拜登和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也存在一定差異。
拜登推行“綠色新政”,號召大力布局新能源,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主張限制在公有土地上開發石油和天然氣,承諾禁止“在公共土地和水域允許新的石油和天然氣許可”;明確表示不會禁止頁巖油開發,對于石油出口則未發表意見。從拜登的該項政策主張來看,雖然推廣綠色能源,但綠色能源的推廣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雖然限制在公有土地上開發石油天然氣,但也沒有禁止頁巖油的開發,整體上利多與利空交織,短期內的影響并不會太大。
特朗普主張發展傳統能源,增加能源出口,廢除奧巴馬簽訂的《清潔能源法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且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環保署宣布將不再要求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安裝監測裝置,以檢測新油井、儲罐和管道中的甲烷泄漏。因此,從特朗普執政期間的政策主張來看,鼓勵美國能源獨立,降低原油價格,施壓OPEC減產,爭奪全球原油市場份額,美國原油產量和市場份額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增幅相對較大。由于美國頁巖油開采技術成熟之前,傳統原油產量呈衰減態勢,先不予考慮,本文將奧巴馬和特朗普執政期間的美國原油產量進行簡單對比發現,奧巴馬第一任期內,美國原油產量最大增幅約為193.9萬桶/天;第二任期內,原油產量最大增幅約為257.8萬桶/天;特朗普執政期間,原油產量最大增幅約為398.6萬桶/天。同樣,美國原油市場份額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也大幅創新高至12.72%,奧巴馬8年執政期間最高為10.01%。
在對待伊朗方面,特朗普于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制裁不斷升級,包括武器、貿易、金融等方面。美國要求所有國家禁止與伊朗發展貿易,不得和伊朗發展防務合作,禁止和伊朗進行武器交易。
與特朗普不同,拜登主張重回《伊核協議》。2018年上半年,伊朗原油產量約380萬桶/天,當前約195萬桶/天,若重回協議,伊朗大幅度恢復原油生產和出口,供應若重回特朗普制裁前,預計將增加185萬桶/天。該項政策帶來的后果是,全球原油供應大幅增加,油價承壓,如果OPEC想要維持當前油價,則不得不跟隨伊朗的增產而進行產量的下調,否則,需求走弱和利比亞原油供應快速恢復,油價將繼續走低。
拜登當選,與前期民調結果一致,也符合市場資產定價。拜登主張在10年內籌集3萬億至4萬億美元,用于教育、醫療和其他社會項目;支持短期擴大預算赤字以刺激經濟。若大規模經濟刺激法案出臺,將極大地利多需求,從而推動油價上行。另外,拜登在稅收政策方面,保留對中等收入家庭的減稅措施,大幅提高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公司和家庭的稅收;提高公司稅率至28%,對美國公司征收新的最低稅,并對許多總部設在美國的跨國公司的外國收入加稅。從中長期來看,降低中低層收入群體負擔,增強政府稅收能力,避免美元信用過度透支,美股有望走強,從而帶動油價重心上移。
雖然當前拜登以高票數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但其政策能否順利推行,仍需觀察美國參眾兩院席位分布。如果參議院和眾議院都掌控在民主黨手中,大規模刺激法案的推行將更為順利,油價上行幅度相對較大;如果參議院掌握在共和黨手中,眾議院掌握在民主黨手中,各項政策的推行將遭受一定的阻力,原油需求提振也將打上一定折扣。
B短期看美國產量增幅不會太大
美國原油供應將穩步回升
美國原油鉆機數量穩步增加。之前,美國原油活躍鉆機數量維持在180座左右,而自9月25日當周以來,原油鉆機數量持續增加,一個月增加了38座。我們認為,由于油價進入了40美元/桶的相對舒適區間,美國頁巖油開采也逐漸復蘇,鉆機數量也隨之穩步增加。后期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推行“綠色新政”,維護《清潔空氣法案》,將重新申請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對石油、天然氣公司設置污染限值,限制在公有土地上開發石油和天然氣,雖然沒有明確禁止頁巖油開發,但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即使穩步增長,增幅也不會太大。
俄羅斯原油供應維持當前水平
俄羅斯或繼續聯手OPEC執行當前減產協議,產量略高于目標線,但總體維穩。從俄羅斯歷史減產情況來看,多次減產不達標,但也沒有大幅度超出減產目標線,超額減產部分在5萬—15萬桶/天,產量整體維穩。當前市場焦點在于明年一季度,沙特和俄羅斯是否會放棄增產計劃,繼續執行當前770萬桶/天的減產協議。俄羅斯目前對延長減產協議持開放態度,我們認為,在需求走弱的情況下,俄羅斯可能繼續聯手沙特推遲明年一季度的增產計劃。
利比亞為OPEC原油供應的邊際增量
OPEC減產協議執行國原油供應維持穩定。9月,OPEC減產協議執行國產量為2159.3萬桶/天,環比下降6.7萬桶/天,減產執行率為104.58%,減產執行率逐月提升。8—12月,OPEC都是執行770萬桶/天的減產目標,預計未來變化也不會太大,OPEC減產執行國原油產量維持穩定。
利比亞原油供應恢復程度遠超市場預期。從9月下旬開始,利比亞逐漸解除各個油田和港口的不可抗力。當前,利比亞原油產量已增加至100萬桶/天,接近2019年的水平,僅1個多月,產量增長了85萬桶/天,原油供應恢復遠超預期,預計利比亞原油供應將在12月達到130萬桶/天,且利比亞表示,在產量達到170萬桶/天之前不會加入OPEC的減產配額當中,利比亞的產量上行空間仍然有70萬桶/天。
短期來看,全球原油供應的邊際增量在于利比亞;長期來看,伊朗原油供應需進一步觀察。我們認為,OPEC減產協議執行國原油供應將繼續維持穩定,拜登雖然當選,但重回《伊核協議》仍需一段時間,且參眾兩院席位分布暫未有結果,短期內伊朗產量也將維持在當前水平。從其他產油大國來看,美國原油產量恢復較為緩慢,且考慮到拜登推行綠色能源的主張,限制在公有土地上開發石油,預計美國原油產量難以大幅增長。俄羅斯與OPEC一致,為了維持當前油價,可能在明年一季度繼續聯手OPEC延長當前減產規模。因此,短期內,全球原油供應的邊際增量主要在利比亞;長期來看,伊朗能否恢復原油產量及出口仍需等待拜登上臺后政策的進一步引導。
C需求好轉仍需等待疫苗的推廣
歐美二次疫情致使原油需求下滑
歐美二次疫情暴發,原油需求下滑。法國從10月30日起直到12月1日,重新實施第二次全國封鎖措施;德國從11月2日起到11月底再次實施封鎖,且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若感染人數繼續攀升,醫療體系將不堪重負;意大利全國范圍內,疫情正在惡化,20個大區中有11個存在疫情失控的風險;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病例創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最高。歐美二次疫情的暴發,多國重啟封鎖措施,原油需求下滑。
二次疫情的暴發,使得美國原油需求恢復雪上加霜。截至9月,歐洲煉油廠原油加工量回升至921萬桶/天,距離去年同期僅有6.78%的差距,而美國煉油廠加工量季節性較為明顯,9月為1400萬桶/天,同比仍有16.37%的差距。二次疫情暴發疊加秋季檢修、颶風等,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已經連續10周維持在70%—80%之間,距離去年同期仍然有8%—24%的差距,美國原油需求難言樂觀。
國內原油進口量維持高位,但“金九銀十”原油加工量并未續創新高。9月,我國進口原油4848萬噸,環比增加100萬噸,同比增加724萬噸;原油加工量5735萬噸,環比下降212.4萬噸,同比增加1.3%。國內煉油廠開工率從七月開始逐漸下滑,“金九銀十”期間,國內煉油廠開工率及加工量都未創新高,在國內原油需求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全球原油需求更難言樂觀。
疫苗的出現對需求預期形成一定利好
疫苗的出現,短期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油需求下滑擔憂,但距離推廣仍需一段時間。近期,輝瑞公布數據顯示,在大規模試驗中,疫苗阻止了90%的感染。英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都在商談購買疫苗計劃,輝瑞和BioNTech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生產多達5000萬劑疫苗;到2021年,將生產多達13億劑疫苗。我們認為,疫苗的出現,短期內緩解了原油需求下滑的擔憂,預期上形成一定利好,但疫苗的推廣仍需一段時間,疫苗研發進展的消息不會改變原油需求的短期趨勢;長期來看,待疫苗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原油需求將有所好轉。
D供需缺口或逐漸收窄趨向平衡
供給端,全球原油供應小幅增加。全球原油供應增量主要在于利比亞,利比亞原油產量已恢復至100萬桶/天,距離產量上限還有70萬桶/天的空間;美國原油產量增幅相對較小,其他國家原油產量相對穩定,無論是OPEC減產協議執行國,還是正在遭受美國制裁的伊朗和委內瑞拉,產量變動都不會太大。
需求端,全球原油需求回升速度放緩,疫苗的推廣仍需一段時間。受二次疫情的影響,歐洲多個國家重新采取封鎖措施,原油需求下滑;美國煉油廠加工量及開工率距離往年同期仍有較大差距;國內原油加工量在“金九銀十”期間表現一般,全球原油需求回升速度明顯放緩。疫苗的出現,短期內,原油下滑擔憂有所緩解,但距離疫苗推廣仍需一段時間。
全球原油供需缺口有所收窄。得益于OPEC的大規模減產,即使利比亞恢復原油供應,需求下滑,油市依然可以維持相對平衡狀態,但較前期而言,原油供需缺口有所收窄。在弱基本面的情況下,沙特和俄羅斯對于明年放棄增產計劃的態度或對市場起到支撐作用,疊加拜登當選,政策愿景相對較好,將對油價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長期來看,待美國大選利多或者利空影響出盡,油市將再次回歸基本面,屆時,我們需進一步觀測伊朗、委內瑞拉原油供應以及全球原油需求恢復情況。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