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制造業正以無可匹敵的優勢席卷全球光伏市場,無論是產能規模還是生產成本。但在疫情之下“逆勢而上”的光伏市場終端需求正令更多的國家考慮鼓勵本國制造。
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已經成了最便宜的清潔能源,這在實現“零碳”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疫情后經濟復蘇計劃的推出,光伏制造業成了不少國家增加綠色就業的重要戰略部分,11月初REC確定了其位于法國的4GW光伏組件工廠的選址,計劃總投資6.8億歐元,在摩澤爾省的漢巴赫來制造異質結組件,不過最早開工要到2022年。梅耶博格今年5月也宣布計劃在歐洲建造吉瓦級的工廠,德國、波蘭的一些小型組件。
五家光伏制造商規劃產能超25GW,但2021年投產不足1GW
歐洲光伏組織SolarPower Europe推出了“Solar Manufacturing Accelerator”,即名為光伏制造加速器的平臺,旨在加快光伏制造業在歐洲的復蘇,加入這一平臺的制造企業在未來五年規劃了超過25GW的光伏制造產能。
梅耶博格規劃5GW電池和組件:這家老牌的瑞士原設備制造商對中國的光伏制造歷史有著深入的了解,過去的十年間,中國光伏工廠的大部分設備都采購自梅耶博格。這些制造設備使得梅耶博格在組件和電池創新方面有了先天基礎。
時移世易,盡管梅耶博格的創意不斷涌現,但是隨著制造設備的激烈競爭,梅耶博格不得不停止銷售光伏制造設備,轉而采用自己的技術制造組件。在收購了德國前著名組件廠Solarworld的工廠后,梅耶博格正準備在明年上半年完成400MW的異質結電池和組件產線,并希望到2026年將產能擴大到5GW。
梅耶博格聲稱,德國工廠生產的組件主要用于屋頂項目,已經有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意向客戶,每年的采購量超過2GW。
牛津光伏規劃10GW電池:作為多次打破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記錄的公司,牛津光伏2019年8月向梅耶博格訂購了首批異質結生產線訂單,并將在德國勃蘭登堡州擴建成125MW的鈣鈦礦-HJT疊層光伏電池產線。第一期投資約4400萬歐元,其中勃蘭登堡州政府出資880萬歐元。
牛津光伏預計明年年底將產線擴大到250MW,并計劃再投資2.5億歐元,到2024年實現10GW產能,電池效率也將從目前的26%左右提高到35%。
牛津光伏公司的首席執行官Frank P. Averdung表示,當中國的制造企業發現他們的光伏電池最高效率只能到25.5%的時候,未來也只能在成本上不斷競爭互相碾壓。尤其是今年中國的很多一線組件廠都在大肆擴產,就是為殘酷的成本競爭做準備。這就是為什么牛津光伏對鈣鈦礦疊層電池一直抱有信心的原因。
3Sun到2024年規劃3.3GW電池和組件: 3Sun是一家位于意大利卡塔尼亞的光伏電池和組件工廠,由Enel全資持有。該工廠主要生產異質結雙面電池和組件。2019年,3Sun投資8000萬歐元啟動了第一條200MW異質結生產線,并計劃到2023-2024年將產能提高到3.3GW,毫無疑問,Enel急切盼望投資帶來的回報。
“5GW +綠色工廠”聯盟計劃2023年達到5 GW電池和組件產能:由光伏技術專家RCT Solutions公司與包括德國Fraunhofer ISE和VDMA在內的眾多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合作的“5GW +綠色工廠”聯盟,今年下半年有望從投資者受眾獲得5億歐元(合5.9億美元)的融資,目標是在2023年之前迅速開展5GW的電池和組件產能。
RCT最近幾年在建廠方面累計了一些經驗,作為Kalyon Solar在土耳其開發吉瓦級工廠的關鍵合作伙伴,兩家公司在2017年3月參與土耳其工廠的投標知乎,首批500MW光伏產能已經在今年夏天上線。
Genuine Europe Solar計劃2022年前實現2GW硅片、電池片和組件:這是由瑞士EcoSolifer領導的財團今年在匈牙利開設的光伏制造企業,今年夏天采用梅耶博格的生產技術開設了100MW異質結產線,Genuine Europe Solar計劃在未來幾年將慢慢擴張到350MW,到2022年實現2GW的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
歐洲制造成本偏高,目標瞄準高端戶用市場
盡歐洲政府和綠色能源組織對光伏制造業復蘇抱以厚望,但是從市場競爭力來看,暫時還難以與中國光伏制造相抗衡。
眾所周知,在把光伏發電從一個邊緣行業轉向主流清潔能源的過程中,中國制造功不可沒,這得益于中國擁有最全面的并且成本較低的光伏制造配套產業鏈。與成本下降能力相匹配的是,中國光伏制造的全球占比正快速攀升,今年晶科、天合光能、隆基、晶澳、東方日升等中國組件企業的出貨占比有望超過70%。
與此同時,頭部企業的產能擴張也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僅組件一項,晶科、天合、隆基、晶澳、東方日升這五家企業今年的擴產規劃就超過了110GW。在低廉的制造成本與體量巨大的產能面前,歐洲光伏制造尚不具備與之匹敵的競爭力。
某一線光伏組件制造商項目經理楊峰(化名)負責歐洲市場多年,在談及歐洲光伏制造業復蘇時表示,“歐洲生產的光伏組件可能效率會有所創新,但是根本無法跟中國和東南亞制造匹敵,配套產業鏈和總的生產成本差太多。除非歐洲政府能夠給予專項補貼。否則在取消最低限價的情況下,歐洲生產的組件競爭力遠不如中國制造。”
但是另一方面,歐洲制造并非完全沒有市場,楊峰解釋道,“歐洲和美國的戶用光伏是非常優質的目標市場,價格接受度高,而且這些客戶會在政府鼓勵下使用一些本地產品,美國因為政治和關稅因素,也會給予歐洲制造一些優惠條件。除此之外,歐洲一些綠色聯盟援助非洲或者第三世界國家的公益項目,也會考慮采用歐洲制造。”
盡管如此,歐洲還是希望通過綠色經濟復蘇計劃來減輕對“中國制造”的依賴。不僅是歐洲,據了解,近日有企業反映,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三國將建立供應鏈聯盟,希望三國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削弱對我國光伏產品的依賴。其中印度尤為明顯,不僅對中國等地生產的電池片、組件加收保障關稅,也在極力刺激本地光伏制造。
實際上,在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先進技術上,海外的研發實力仍令人敬畏,而中國制造的優勢更多的集中在實現量產并且持續降本方面。隨著全球光伏市場空間的增加以及中國制造占比的不斷提高,勢必會引起國外市場的關注,歐洲制造的復蘇便是其中一個跡象。需要注意的是,在降本的同時,中國光伏制造還需要在先進技術等方面進行持續創新,才能成為真正的光伏制造大國。
(文章來源:光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