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相關標準和規范,盡可能統一鋼結構住宅技術體系。”
“H型鋼目前面臨標準規格少,設置不合理的情況。”
“規格一定要統一。”
……
6月4日,在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中國鋼結構協會共同主辦,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設計分會聯合承辦,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三維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鋼鐵-鋼結構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上,與會部委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就進一步推動型鋼設計與加工制造緊密結合,推進高效能型材的實際應用,助力中國鋼結構行業高質量發展等凝聚共識、各抒己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姜維出席大會并做了題為《中國鋼鐵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報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李如生出席大會并致辭。馬鋼黨委常委、馬鋼股份副總經理章茂晗代表承辦單位致辭。這次大會還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特別支持。
姜維在報告中對鋼鐵行業“十三五”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總結,對“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展望。就如何進一步推廣鋼結構應用,他分析指出,一是在‘雙碳’約束下,從產品全生命周期考慮,推廣鋼結構建筑是碳減排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我國建立龐大的鐵素資源儲備,藏鋼于民。二是推廣應用鋼結構,有利于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軋制型鋼、高強鋼占比;有利于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建筑行業生產效率,促進建筑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升級。三是推廣鋼結構應用的重要突破口是標準化、規范化。鋼結構建筑占比低、鋼結構型鋼、高強鋼使用占比低,主要是因為鋼鐵業、建筑業、建筑設計業協同作業不夠,缺乏產業鏈上下游共建共享共贏的統一規范標準,導致產品批量多、規模小、成本高。與鋼筋混凝土相比,經濟性不夠是推廣應用的主要障礙。四是精通鋼結構建筑上下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短缺。一方面,因為鋼結構推廣應用不夠導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短缺又阻礙了鋼結構建筑的發展。
對此,他表示,鋼協將聯合鋼結構協會等機構,建立鋼鐵行業、建筑行業、建筑設計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合作共贏、協同創新的生態圈(聯盟),推動鋼結構建筑標準化工作,加強跨行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此外,他建議,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國家相關部門對推廣鋼結構應給予政策支持。
“發展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是鋼鐵行業、鋼結構行業和建筑行業融合發展的最佳切入點。”李如生表示,這種融合有助于推進智能建造,建設數字中國的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助于推動綠色建造,推動建筑產業低碳轉型發展;有助于推進精益建造,在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較混凝土結構,采用鋼結構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碳減排,同時也要注意使用高效能、高性能的鋼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表示,“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體就是要盡可能地在設計、制造、安裝鋼結構等方面實現標準化,并在制造安裝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數字化和智能化。”
住建部建筑雜志社社長文林峰也表示,高質量建筑要用好鋼,如不銹鋼等。
同樣,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銀泉也在報告中表示,鋼結構標準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效率。他直接指出:“這個問題的源頭主要在設計端。”
隨后,中國寶武首席科學家、馬鋼技術中心型鋼研究所所長吳保橋圍繞熱軋H型鋼及其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等做特邀報告。
下午,中國鋼結構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石永久,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彬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橋梁院副院長兼總工宋松林,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吳耀華,廈門新長誠鋼構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蘭日進,天津源泰德潤鋼管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戴超軍等分別圍繞型鋼加工制作、應用現狀、發展前景,以及結構鋼管的成型方法及應用特點等熱點話題做主題報告。
根據中國鋼結構協會統計數據,2020年,鋼結構行業鋼結構加工量為8900萬噸,占粗鋼產量的8.36%,同比增加了12.37%。其中,熱軋型鋼應用占比為17%,遠低于鋼板使用占比,型鋼應用仍需全行業共同努力。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鋼鐵企業與鋼結構設計企業積極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工作,必將極大促進型鋼等高效能鋼材在建筑、橋梁等多領域中的應用,實現我國鋼結構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主持開幕式;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設計分會理事長、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婁宇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任慶英主持上午報告,北京建筑大學校長張愛林和中國鋼結構協會秘書長李慶偉主持下午報告。來自鋼鐵企業、設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共200余人參會。
(文章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